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  • 陸深  行草白雁詩冊

陸深 行草白雁詩冊

  • 藏品類型:
    書法
  • 作者:
    陸深(1477-1544)
  • 年代:
    明(嘉靖丁亥[1527])
  • 裝裱形式:
    冊頁
  • 材質:
    水墨灑金箋本
  • 尺寸:
    各頁縱:23.6 橫:15.6厘米(本幅),縱:21 橫:35.6、縱:21 橫:35.6、縱:22.9 橫:39.4、縱:23.2 橫:10.2、縱:27.5 橫:25.9(跋尾),縱:25.7 橫:3.7厘米(題簽)
  • 藏品編號:
    3009. al
  • 內容:

    本幅
    釋文:
    《比日邑中文士並賦白雁之詩。雁,介禽也,天序而一節,予感焉,同有斯作。東石見可和之。》

    秋傳孤雁過瀟湘,人在南樓望故鄉。顏色摠疑新變態,羽毛錯認舊隨行。關山雪後雲無影,禾黍風前夜有霜。贏得光輝照塵世,久從靈沼近文王。
    一首感始遇也。

    粉烟和月下三湘,呌斷天涯雲水鄉。豈為蒼蠅衣盡化,徒懷白璧夜分行。北書不到勞清夢,南地初寒帶蚤霜。飛近巫山甘白首,肯隨行雨賦襄王。
    二首背時好也。

    澄波照影度衡湘,迴雁峯高近帝鄉。星陣望窮雲半沒,雪翎風急字斜行。蘆花深處驚遙火,木葉催時護曉霜。南去北來秋色裏,大開三面憶先王。
    三首樂寬大也。

    白雁是唐世相所畜,諸作秪咏雁耳。再為之和,用備斯義。

    一為冰姿幾浣湘,不煩尺素寄江鄉。愛鵝池畔聊同浴,放鶴亭前不作行。老去西風閑落日,啼來午夜報清霜。主人恩重終堪戀,藝子猶知舊謝王。
    四首懷故主也。

    哀怨何須更弔湘,翩翩來自白雲鄉。新籠鸚鵡堪同伴,舊日駕鵝不共行。半畝水痕供睡月,滿身涼意襯啼霜。憑將縞素明心事,不作禽荒有聖王。
    五首美聖德也。

    絕雲孤影墮清湘,足有音書出異鄉。可是歲深能變色,祗緣形化遂離行。階除印跡偏宜雪,毛羽生寒本耐霜。記得上林棲宿處,卻因彤矢識君王。
    六首識榮遇也。

    來從星漢下瀟湘,妝點楓林入醉鄉。錦字傳情通萬里,銀筝移柱道斜行。溶溶月色憐孤影,渺渺歸心滯晚霜。堪笑揚雄頭盡白,唯將羽獵責君王。
    七首悔末技也。

    秋深池館似江湘,白雁馴來即故鄉。留取碧波頻照影,蹔辭雲路舊排行。風光最好連宵雨,月色渾疑滿地霜。敢向劬勞怨憔悴,且將詩句頌宣王。
    八首頌中興也。

    今世詩人之敏捷者,要當以談子東石為第一,海內能与之敵者,惟有棠陵方子。以予之遲鈍而二公輙不余鄙也。予之每行歸東石,得与之周旋出遊,時与棠陵追逐於班行之末,甚樂也。但二公之出處進退不能盡同,然神交千里之外,皆二公之能事,故篇章甚富,膾炙在人。予今老矣,東海之上時誦停雲之章,然述作同遊之歎,悠然泉石,恨知我者希焉。嘉靖丁亥[1527]九月,偶寫此卷寄我東石,聊識一時之感。儼山人陸深子淵父試東坡藏研書于三十六峯之卷懷堂,時年五十有一。

    印章:
    陸氏子淵(白文方印)

    鑒藏印:
    孫承澤印(朱文方印,存左半)、若銓(白文方印,八鈐)、月巢(朱文方印,二鈐)、華氏明伯(白文方印,兩鈐)、北平孫澤(朱文方印,兩鈐)、剡水王芝生珍藏(白文長方印)、萬慶(白文方印,五鈐)、獨闇(白文方印,十三鈐)、巢月(朱文方印)、靖江劉氏敬修堂曾藏(朱文方印),吳門布衣(白文方印)、周氏穉尊(白文方印)、滄浪獨嘯(白文方印)、上林□夏白重(朱文長方印)、花溪懶道人賞鑒圖書(白文方印)、淮南李氏家藏(朱文長方印)、孝孺(白文四靈方印)、方氏文明(白字方印)、研山漫人(白文方印)、茅一相印(白文方印),珊瑚王尌(白文方印)

    跋尾
    題跋一(董其昌):
    儼山先生書為吾郡第一流,即兩沈學士、東海張公不能及也。此卷儁雅工緻,可敵趙吳興矣。先輩風流,令人悚愧。

    董其昌觀題。

    印章:
    董其昌印(白文方印)

    題跋二(張嘉平):
    評書者稱右軍如龍,北海如象,豈非以右軍神化所至,北海猶大而未化耶?陸文裕書學北海,而勁挺秀媚,出於天成,似超津筏而上之。竊嘗謂吾

    明書家自祝京兆而下,便當為此君屈一指。

    幼白工詞翰,且精衡鑒,亦謂余知言否?

    張嘉平題。

    印章:
    張嘉平印(白文方印)

    題跋三(莫如忠):
    陸文裕公儼山先生書法,雅宗松雪,晚鎔北海,西晉風骨,宛能具存,足傳不朽。聞之先生平居,雖尺簡裁答,必精墨翰、工結搆,即所甚暱,應之造次不廢也。蓋其勤如是。今觀東濱朱君所藏諸帖,信然。而秦君鴻臚復沙,東濱婿也,又彚緝成卷,以備珍賞,則公雖往而神標輝映,已在二君氷玉間矣。余喜而識之。

    中江莫如忠。

    印章:
    莫氏子良(白文方印)、戊戌子大夫(朱文長方印)、覽輝槫引(朱文長方印)

    題跋四(宋獻):
    陸文裕公此卷在唐人徐、李之間,至其屈銕伸鉤之勁,畫幾馮楮、歐座。詩得中晚逸韵,庶乎詞翰兼微,致足寶也。止生携觀于余,再四展翫,不忍釋手。敬題而歸之。

    丁卯[1627]二月花晨後三日,瀬上宋獻題於如園之載石堂。

    鑒藏印:
    萬慶(白文方印)、北平孫澤(朱文方印)

    題跋五(孫承澤):
    丁未[1667]夏,偶看《松江志》載,文裕公書結法無一筆苟,雖尋常家人語,施于所親狎者,亦精密,有二王尺牘遺意。

    文裕出入館閣,前後幾四十年。每鈔錄國朝前輩事,命子弟熟讀,曰:士君子有志用世,非兼通今古,何得言經濟?今世學者亦有務為博洽,問及朝廷典故,一代之經制沿革,恍如隔世,縱才華邁眾,終為俗學。□□舉□,文裕此□似訓諸子,真前輩法言也。退翁澤記。

    鑒藏印:
    逍遙物外遊戲人間(白文方印)、恕齋珍藏(朱文方印,鈐裱邊)

     

    著錄
    (明) 茅一相(1512-1601)輯:《寶翰堂國朝書法》。
    (清) 車萬育輯(1732-1705):《螢照堂明代法書》。

    出版
    徐建融《翰墨千秋》(上海:上海畫報出版社,2006),頁28-59。
     

    備考
    1.  本冊八首詩之一、二兩首,原為手卷,重新裝裱成為冊頁。詩文見陸深《儼山集‧續集》,卷四,頁四,題為〈次韻白鴈〉二首。

    2. 《式古堂書畫彙考》及《六藝之一錄》載有另一〈陸子淵白鴈詩卷〉,同為嘉靖丁亥九月作,高一尺長二丈。詩題末句稱:「……予感焉,因有斯作,一以寄東石,一以寄鶴津。」詩後款識有:「今歲復知有鶴津談子者,蓋不徒以敏捷為事,而尤以古雅為工,駸駸乎詩人之閫奥矣。顧予方以是奇鶴津,誠有口之不置,手之不釋者矣。恨予老去,恐無以起鶴津,暇日漫書此復寄鶴津,俾世知鶴津與棠陵、東石,亦足以稱三絶云。」卷後有陳繼儒跋:「文裕公嘗云,我與松雪翁同參李北海,其自負如此,然實從吾鄉沈學士得来,故梁叔寳之與先世墨蹟并藏,不作野鶩視也,若白鴈諸詩,氣骨髙邁,變化感愴,直可平抗海叟矣。陳繼儒題」。見卞永譽《式古堂書畫彙考》,卷二十六至二十九;倪濤《六藝之一錄》,卷三百九十,頁三至五。

    3.  陸深《儼山集》卷四十四有《壽談東石六十序》談及談東石其人:「東石談先生以奇偉磊落之才,拔自鄉校,遂有重名於當世。當世賢士大夫自館閣而下,咸願交東石,東石亦以徧交當世賢士大夫,與之相上下,其議論為慊。由是東石名益重,幾與素宦大官等重,以先司空之世澤在朝野,由是當世益賢東石,以得見東石為幸者,復與素宦大官等問起居卜出處,無論識與不識,殆無虛日,東石視之意豁如也。」與詩中題跋指「今世詩人之敏捷者,要當以談子東石為第一」,可相對照。

    談東石,應為談田,字舜卿,明朝工部右侍郎談倫長子。

    特別要注意的是,陸深寫此《壽談東石六十序》正值「嘉靖丁亥」,「始及六十......相率為壽」,此冊則成書於同年九月於「三十六峯卷懷堂」。

    4.  棠陵,方豪别號。《千頃堂書目·卷二十二》:「方豪棠陵集三卷,又養餘錄,又老農編,又洞庭煙雨編,又珍憶錄,又奉希集,又棠陵文選八卷。魏憲輯,豪字思道,開化人,湖南副使,諫南巡被杖。」

    5.  鑒藏印「華氏明伯」,為華復初,字明伯,號岳西,華雲長子,少有才名,與金陵陳芹,盛時泰,朱孟震等集南京結青溪社。有《青溪社稿》,已佚。

    參考研究及文章
    1. 王亮:《陸深書法研究──兼論雲間書派的形成》,2012年上海大學碩士論文。
    2. 高明一:《德禽自比 書法清妙》──明代陸深行書《白雁詩》冊 。